专家信息:

项东云,男,壮族,1960年1月出生,广西扶绥人,中共党员。现任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主任,广西林木育种和丰产林栽培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3年7月毕业于广西农学院林学分院林学系(现广西大学林学院),获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83年8月至1995年10月在广西东门林场工作,期间参加中澳技术合作东门桉树示范林项目。
1995年12月调入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副院长。
社会兼职:
1.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副主任。
2.中国林学会理事。
3.中国桉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4.中国树木引种驯化委员会常务委员。
5.中国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委员。
6.广西林学会常务理事。
7.广西桉树专业委员会主任。
8.广西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9.广西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0.《广西林业科学》、《桉树科技》编委。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长期以来从事桉树遗传改良和栽培技术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和主要参加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1项。现主持和主要参加包括ITTO、中澳越技术合作项目和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等科技项目6项,现主持和主要参加科技项目6项,包括:
1.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项目“通过社区促进中国广西非木材林产品可持续发展”。
2.中澳越技术合作“通过遗传改良和栽培技术措施提高桉树木材价值”。
3.国家林业局948项目“邓恩桉提速育种与杂交改良技术引进”。
4.中国广西通过社区可持续发展促进热带非木材林产品发展。
5.桉树工业人工林科学发展战略研究。
6.柳窿桉优良无性系选育与区域试验。
7.澳大利亚杂交松合子胚培养。
科研成果:
资料更新中……
发明专利:
1 桉树专用肥 曹继钊; 陈国臣; 项东云; 农必昌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专利】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7-07-25
论文专著:

发表科技论文70余篇,合著出版专著5部,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2种桉属树种插条中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差异研究(摘要)(英文) 姚瑞玲; 项东云; 陈健波; 梁小春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大学林学院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07-15
2 2种桉树插穗生根过程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 姚瑞玲; 项东云; 陈健波; 梁小春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大学林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1-20
3 2种桉树插穗内酚酸类物及相关酶活性比较 姚瑞玲; 项东云; 陈健波; 梁小春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大学林学院 桉树科技 2010-12-15
4 基于油茶组59万条EST序列的转录组学初步分析 陈英; 江香梅; 张露; 张新叶; 项东云; 温强; 江聪; 王光萍; 黄敏仁; 徐立安 南京林业大学;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业科学 2011-02-15
5 不同基肥造林对尾巨桉幼树期林木生长的影响 陈健波; 项东云; 叶露; 李富福; 何三中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利用外资林业项目办公室 西部林业科学 2011-03-15
6 大花序桉种源木材纤维特性变异研究 杨中宁; 项东云 ; 陈健波; 卢翠香 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 2011-03-31
7 邓恩桉插穗生根抑制物初步研究 梁小春; 项东云; 姚瑞玲; 陈健波 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10-03-31
8 邓恩桉插条生根抑制物质鉴定 姚瑞玲; 王胤; 项东云; 梁小春; 陈健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大学林学院 【期刊】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0-07-15
9 2种桉属树种插条中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差异研究 姚瑞玲; 项东云; 陈健波; 梁小春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大学林学院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10-11-10
10 邓恩桉插穗中酚类物质提取剂的初步研究 姚瑞玲; 项东云; 梁小春; 陈健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大学林学院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10-09-30
11 杂交松不定芽的增殖 项东云; 刘海龙; 吴幼媚; 蔡玲; 陈晓明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9-03-15
12 不同桉树无性系幼苗叶片形态、生理特征的差异性比较 肖青青; 项东云; 姚瑞玲; 申文辉 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9-03-15
13 邓恩桉同砧长枝嫁接育苗新技术 姚瑞玲; 项东云; 陈健波; 唐庆兰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期刊】林业实用技术 2009-07-15
14 应用Logistic方程确定三种桉树的低温半致死温度 刘建; 项东云; 陈健波; 周维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9-06-30
15 尾巨桉无性系生长与形质性状变异研究 张照远; 项东云; 陈建波; 申文辉; 唐庆兰; 周国福; 卢祖俊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东门林场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9-06-30
16 低温胁迫对桉树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刘建; 项东云; 陈健波; 唐庆兰; 叶露; 张照远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 【期刊】桉树科技 2009-06-15
17 大花序桉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变异研究 陈健波; 项东云; 张照远; 徐建民; 阚荣飞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临沂市林业局林业检测规划站 【期刊】林业科技开发 2009-07-25
18 不同桉树无性系幼苗对离体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姚瑞玲; 肖青青; 项东云; 陈健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大学林学院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9-09-01
19 杂交松组培技术研究初探 项东云; 王以红; 吴幼媚; 刘海龙; 陈晓明; 蔡玲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9-09-30
20 尾巨桉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生长特性研究 唐庆兰; 陈健波; 项东云; 吴兵; 李昌荣; 叶露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东门林场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9-09-30
21 大花序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姚瑞玲; 王胤; 项东云; 唐庆兰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9-10- 10
22 邓恩桉生长、木材密度和树皮厚度的遗传变异研究 罗建中; Roger Arnold; 项东云; 谢耀坚; 陈健波 南京林业大学;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院 【期刊】林业科学研究 2009-12-15
23 尾叶桉第二代种子园亲本选择与配置研究 申文辉; 项东云; 周国福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国营东门林场 南宁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6-09-30
24 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项东云; 陈健波; 叶露; 申文辉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宁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6-12-30
25 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的土壤经营——以广西东门林场为例(英文) 项东云 ; Jone Simpson; 周国富; 卢祖俊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澳大利亚昆士兰林业研究所; 广西国营东门林场; 广西国营东门林场 南宁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6-12-30
26 葡萄牙桉树林浆纸一体化产业考察报告 廖培来; 李可夫; 李富福; 李彬 ; 项东云; 黄永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 广西林业局利用外资项目办; 广西斯道拉恩索林业有限公司;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 南宁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6-12-30
27 广西桉树人工杂交育种研究 Richard Pegg; 李海佳; 李宏伟; 周国福; 项东云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林业局; 广西国营东门林场; 广西国营东门林场;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扶绥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6-12-30
28 广西桉树无性系育苗产业化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王以红; 项东云; 申文辉; 吴幼媚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宁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6-12-30
29 桉树抗寒生理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刘建; 项东云; 周坚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速生材繁育重点实验室;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南京;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速生材繁育重点实验室; 广西南宁; 江苏南京 【期刊】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10-15
30 大花序桉种源/家系遗传变异与早期选择研究 翟新翠; 项东云; 陈健波; 黄光兰 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南宁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7-03-30
31 栽培密度与施肥对尾巨桉中大径材生长的影响 李昌荣; 项东云; 周国福; 申文辉 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东门林场;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宁;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7-03-30
32 松树钻孔法采脂技术研究 常新民; 项东云; 周宗明; 钟昌勇; 李健荣; 唐光贤; 甘绍泽; 陈光远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岑溪市林业局; 广西苍梧县林科所 【期刊】林业科技开发 2007-07-25
33 尾叶桉和邓恩桉的光合和蒸腾特性对光强的响应 刘建; 曾解放 ; 项东云; 周坚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环境学院; 江西省永丰县林业产权交易中心;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速生材繁育重点实验室;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环境学院 江苏南京;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速生材繁育重点实验室; 广西南宁; 江西永丰; 江苏南京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7-10-20
34 南京市四种下垫面气温日变化规律及城市热岛效应 黄良美; 黄海霞; 项东云; 朱积余; 李建龙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 广西南宁; 江苏南京; 广西南宁 【期刊】生态环境 2007-09-18
35 夜间低温对2种桉树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刘建; 叶露; 周坚; 于敬修; 项东云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速生材繁育重点实验室;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速生材繁育重点实验室;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环境学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速生材繁育重点实验室 南宁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2007-10- 15
36 大花序桉种源/家系试验的早期研究 叶露; 陈健波; 项东云; 陈剑成; 申文辉; 张照远; 唐庆兰; 伍荣善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钦廉林场 南宁; 广西北海市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7-12-15
37 邓恩桉优树的选择标准 陈健波; 张照远; 项东云; 唐庆兰; 申文辉; 叶露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宁 【期刊】林业科技开发 2008-01- 25
38 尾叶桉、邓恩桉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 刘建; 黄宏富; 朱光泰; 周坚; 叶露; 项东云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速生材繁育重点实验室;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环境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林业局 【期刊】林业科技开发 2008-11-25
39 南方桉树人工林雨雪冰冻经济损失评估与分析 陆钊华; 徐建民; 韩超; 李光友; 王伟; 项东云; 郭洪英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期刊】林业科学 2008-11-15
40 广西桉树资源和木材加工现状与产业发展前景 项东云; 陈健波; 刘建; 叶露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8-12-15
41 桉树人工林灾后救治及科学认识桉树的耐寒性 王豁然; 徐建民; 项东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北京 【期刊】林业实用技术 2008-03-15
42 桉树冰雪灾后恢复技术 陈健波; 项东云; 黄永; 李富福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 广西利用外资林业项目办公室 南宁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8-03-30
43 我国桉树木材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研究进展 阚荣飞; 项东云 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宁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8-03-30
44 大花序桉种源间木材物理性质变异研究 项东云; 陈健波; 申文辉; 周维; 阚荣飞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大学林学院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8-06-15
45 桉树人工林栽培密度效应研究进展 龙滕周; 项东云; 孟永庆; 叶兵; 陈健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所;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8-06-15
46 南方桉树人工林雨雪冰冻灾害调查分析 徐建民; 李光友; 陆钊华; 项东云; 曾炳山; 张宁南; 郭洪英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林业科学研究院 【期刊】林业科学 2008-07-15
47 速生桉生理性梢枯病严重发生原因及应急防治 奚福生; 吴耀军; 项东云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宁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5-05-15
48 广西耐寒桉树育种研究现状与对策 陈健波; 项东云; 张建明; 王伟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桂林市林科所; 广西沙塘林场 南宁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3-03- 15
49 广西桉树育种研究概述 项东云; 郑白; 周维; 申文辉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东门林场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1999-06-30
50 新世纪广西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策略讨论 项东云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宁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2-09-15
51 广西耐寒桉树研究进展 项东云; 陈健波; 陈崇征; 周维; 梁建昆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宁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2-12-15
52 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的评价 项东云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0-06-30
53 广西林木育种研究方向与策略 项东云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2001-03-15
54 尾叶桉施肥效果研究 陈少雄; 王观明; 项东云 林业部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广西国营东门林场 【期刊】林业科学研究 1996-12-30
55 广西桉树无性系选育与栽培调查 项东云; 兰保国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东门林场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1997-12-30
56 桉树人工杂交种的优势与无性系利用 项东云; 周维; 莫启平; 李海佳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林业厅 【期刊】广西林业科学 1998-06-30
57 桉樹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 梁郁端; 杨建林; 项东云 广西桉树攻关协作组; 广西桉树攻关协作组 【期刊】广西林业 1989-10-28
58 广西桉树育种改良策略研究 项东云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会议】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 1997-11-01
59 广西桉树栽培区气候区划研究 陈健波; 项东云; 叶露; 申文辉; 唐庆兰; 张照远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会议】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6-10-01
60 大花序桉人工林遗传改良及栽培利用的研究进展 翟新翠; 梁机; 项东云 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林科院 【会议】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6-10-01
61 南方桉树人工林雨雪冰冻灾害调查分析 徐建民; 李光友; 陆钊华; 项东云; 曾炳山; 张宁南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会议】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 2008-11-01
荣誉奖励:

1.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4.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1998年被确定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6.1999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
7.2003年被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
8.2005年获广西林业科技重奖个人。
9.2001-2005年度全区林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10.2008年3月获得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1.2008年11月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12.2009年6月被授予“2007~200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13.2010年4月获中国林学会第六届劲松奖。
媒体报道(一):

科学种植桉树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专家项东云教授
项东云,男,壮族,中共党员,1960年1月出生,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改良学博士研究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林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桉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树木引种驯化委员会副主任、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常委;广西林学会副理事长、桉树专业委员会主任、林木育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环保局环境评估中心常聘评估专家。
项东云教授长期从事林木改良和森林培育技术研究,主持和主要参加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和地厅级项目1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引进的桉树种质资源和建立的种质资源库、育种群体为亚洲、国内同类研究之最,建立了我国最大的桉树良种生产基地;最优人工杂交家系年均蓄积生长量达70.30m3/hm2,培育最优无性系年平均生长量达66.18 m3/hm2 ,选育无性系1000多个,创造我国林木人工杂交育种研究亲本、组合和家系、无性系数量以及生长量的新纪录,达到桉树杂交育种的世界先进水平;对林分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和林地生产力进行评估,系统地进行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研究,为华南地区桉树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提供系统、完善的栽培技术。八五计划以来,向华南推广尾叶桉等桉树良种、杂交种优良无性系,大面积提高了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
近日,记者采访了为华南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林浆纸(板)一体化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项东云教授。
记:请首先介绍一下桉树的特点,目前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推广种植情况如何?
项:桉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树种的总称,共有900多个种,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及大洋洲岛屿。桉树木材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多数是世界著名的硬木资源和造纸优质材料,木材加工特性好,坚韧耐腐,是最常用的制造纸浆的主要原料, 亦可作为人造板、包装、建筑、矿井支柱、家具等用材。很多桉树树种冠形美观,花朵鲜艳,可作为园林、防护林和道路两旁绿化树种。桉树是全球最速生、经济价值最大、生态和社会效益最高的三大著名造林树种之一,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速生造林树种之一。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FAO, 2002),全世界桉树人工林面积为1,800多万hm2,占热带人工林面积的25%,每年提供木材18,000多万m3。其中,商业造林面积达到50万hm2以上的有巴西、南非、智利、中国、刚果等国家;达10万hm2以上的有泰国、缅甸、越南、西班牙、葡萄牙、马达加斯加、摩洛哥、乌拉圭、安哥拉等国家。
我国桉树人工林发展分布在南方17个省(自治区)的600多个县,主要区域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和福建;2009年桉树人工林总面积超过400多万hm2,蓄积量约18000多万m3,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居世界第三位。
记:大力发展桉树的种植有何意义呢?
项:首先,桉树人工林可快速增加可用木材资源,2005,森林资源连清数据表明,桉树人工林面积为53.36万hm2,蓄积量为1,001.37万m3。2010年,广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显示,广西桉树人工林林分面积已达159.02万hm2,占全区森林总面积的15.38%;活立木蓄积量达到7053.8万m3,占全区森林总蓄积量的12.30%;森林资源快速增长。
其次,桉树人工林可迅速提高人工林生长量水平,2005年全区样地调查证明,桉树人工林平均蓄积量75.3m3/hm2,增长率达21.8%,其中桂南和桂东南地区分别为119.2m3/hm2和122.8m3/hm2;高产林分年平均生长量达到41.2m3/hm2.a,最高达60.15m3/hm2.a。在中等经营条件下,桉树6年生林分蓄积量达到112.7m3/hm2,是天然林的2.79倍;6 年生林分年平均生长量达18.78m3/hm2.a,分别为全区天然林的5.52倍、人工林的4.93倍和一般用材林的3.32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第三,桉树人工林维护了国家和地方的木材安全和资源安全。2005、2006年,广西桉树木材采伐量分别为86.96万m3和166.37万m3,分别占全区木材采伐总量的11.39%和18.16%;2007年,广西桉树木材采伐量达到250万m3以上,占全区木材采伐总量的27%;2008年,广西桉树木材年产量达到450万m3,占全区木材采伐量45%,占商品木材产量的50%;2009年,桉树木材年采伐量达到600多万m3,占全区木材采伐量和商品木材产量的 50%以上。2010年桉树木材采伐量将达到800万m3,占全区木材采伐量和商品木材产量的67%以上。
近年来,广西木材产量占全国木材总产量的1/7,其中2010年桉树木材产量约占全国木材生产总量的1/10,广西仅用占全区15.38%森林面积、12.30%的森林总蓄积量,解决了广西60%以上,解决了全国10%的木材生产,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木材,为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做出重大贡献。
第四,桉树人工林促进了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广西桉树木材加工产业初具规模,年出口桉树木片20万干吨,平均年创汇约2,000万美元。2008年,广西人造板总产量约为800万m3,木材加工业总产值约为300多亿元,桉树木材贡献率约为50%;木浆产量为120万t,纸和纸板产量为100万t,总产值50 亿元,桉树木材贡献率约为50%。2009年,广西林业总产值为820亿元,其中木材综合加工产业和制浆造纸产业总产值约为600亿元,桉树木材加工和制浆造纸利用总产值约为460亿元,平均贡献率约为56%,约占全区林业总产值的50%以上,占据广西林业产业的半壁江山。到2015年,广西木材加工(不含浆纸业)产值将达到700亿元,桉树木材对林业产业的贡献率仍将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
第五, 桉树人工林促进了林浆纸产业发展。广西桉树人工林的快速发展促使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形成大规模发展的格局,成为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重要支柱产业。APP集团在广西钦州林浆纸一体化发展项目,一期工程规划年产桉木浆30万t、纸和纸板60万t,二期工程规划年产桉木浆150万t、纸和纸板250万t;Stora- Enso集团在广西北海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项目,一期工程规划年产桉木浆90万t、纸和纸板90万t。到2015年,全区三大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建成投产,总产值将实现800亿元,其中桉树木材贡献率约为80%。
记:还请详细介绍一下桉树人工林在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和资源安全方面的作用。
项: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森林资源拥有量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也是一个森林资源匮乏的国家。可采伐利用的森林资源严重短缺,木材采伐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供需矛盾突出。长期对天然林的过量采伐,森林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近年来木材和纸品进口量已经超过全国木材生产总量的1/2,随着众多的国际环境公约相继生效,世界各国加大了天然林特别是热带天然林保护力度,木材出口量大幅度减少,木材和林产品价格上涨。我国不可能依靠木材进口来维持木材的供需平衡,否则将严重地威胁国家的木材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以目前广西桉树人工林为例,其成熟林分平均蓄积量是天然林的1.87倍;在中等经营条件下,6年生林分蓄积量是天然林蓄积量的2.8倍,年平均生长量为天然林的5.5倍、全区人工林的4.9倍和用材林的3.3倍。可以粗略地认为,按当前的经营水平栽培1.0hm2的桉树人工林相当于保护3~5 hm2的天然林。
由此说明,发展桉树速生丰产林,能在短期内缓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短缺问题,这事关国家的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生态效益的意义重大。尽快地实现由人工商品林提供木材,在一定范围加快桉树人工林的发展,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和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记:有许多报道称,桉树会污染水资源,并会导致水资源枯竭,对此您是怎样认为的?
项:桉树与其他树种林分一样具有调蓄涵养水分的能力。当雨季来临时,桉树的树冠、树干、树皮、树根均截留大量的雨水,削弱了地表径流的强度;而在旱季,桉树通过缓慢释放所积蓄的水分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中澳合作项目“桉树与水”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桉树林夏季对地下水的补给是明显的,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作用。
其次,桉树生长耗水量不大,降水量可满足生长需要。中澳技术合作项目“桉树与水 ”的研究表明,桉树人工林蒸腾量约为华南地区降水量1/3~1/2;桉树叶面积指数为1.5~2.0,相思叶面积指数为3.0~4.0,松树叶面积指数为4.0~6.0,树木的蒸腾量与叶面积指数成正比例关系,3种树种中,松树的蒸腾量即耗水量最大,其次是相思类,最少是桉树类。Lima等曾将桉树与其他树种作过比较,发现在所研究的树种中,桉树对水分的利用效率最高,其单位收获量所消耗的水分只有针叶树的51%、相思的81%。
另外,桉树人工林消耗地下水资源较少。中澳合作“桉树与水”研究项目对桉树利用土壤水分情况的研究表明,桉树林分内,全年4.0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没有向上流动的迹象;即使在干旱季节,桉树只能利用3.0m深度以上的土壤水分,不会对地下水位产生严重影响。
2010年5月,广西的干旱调查说明,在桂西北的河池、百色桉树面积较少,分别占全区桉树面积的4.18%和6.35%,分别占区域有林面积的5.98%和5.90%,却为广西干旱最严重区域,而且干旱最严重的县几乎没有大片面积桉树栽培。调查得知,那坡县和靖西,桉树人工林面积很少,由于去年秋季以来较少降雨,干旱较为严重,很多水库蓄水量明显减少;而南宁市良庆区、百色市平果县桉树面积较大,秋季以来降水较为均匀,干旱不明显,水库的蓄水较为正常(除排水原因之外)。
记:对于桉树造成地利衰退的说法应如何解释呢?
项:桉树作为速生树种,虽然对养分的消耗较大,但研究表明并不是消耗量最大的树种。Davidson.J曾将桉树与其它树种作过比较,相对于其它树种而言,桉树人工林对林地养分的总吸收量和收获带走量还是很低的,生产相同的干物质消耗的养分量桉树并不高。相反说明桉树对养分的利用率较高。
造成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真正原因是不科学的、掠夺性的经营管理方式。如桉树的全树利用、地面枯枝落叶和伐区剩余物的移出以及不合理的整地方式等,都必然会造成桉树人工林地力的下降。这同样是其它树种和农作物的共性问题,不是桉树树种本身独有的特征。
关于地力衰退问题,通过科学施肥、合理整地和采伐剩余物返回林地的措施,是完全可以得到减缓,这在巴西等国家已有成功的经营模式。
记:还有说法称,桉树不是生物入侵种,破坏了生态平衡,是这样吗?
项:桉树是外来树种,但并不具备生物入侵现象和特征,与生物入侵物种和入侵树种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属于生物入侵种。
桉树人工林并不会降低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只是部分桉树所处的环境条件太恶劣,原本仅有少数物种能适应,给人们一种认识误区。据报道,在云南2年生的直干蓝桉人工林中,植物的组成种类就由原先的22种增至40种;而作为对照的黑荆树林仅由28种增至 31种。广西桉树林的生物多样性总体不如热带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雨林,但优于马尾松等人工林、灌丛、草地和农业用地。桉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所有人工植被特别是农作物和树作物的共性,不是桉树独有的特征。
记:目前广西桉树科学技术发展、人工林面积和产量、木材产量以及加工产值均居全国首位,奠定了“世界桉树看巴西,中国桉树看广西”的格局,为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广西发展桉树产业有哪些优势?已经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项:一是种质资源和科技创新平台优势:以东门林场为代表的桉树良种繁育基地是亚洲最大的桉树基因库,是我国最大的桉树良种繁殖基地。以广西林科院为主的广西桉树科学研究学科齐全、人才与技术力量雄厚、研究手段先进、基础设施齐全。
二是技术与成果优势:通过开展大规模引种、纯种改良和杂交改良研究,选育出了大量良种和无性系,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三是林地与自然条件优势:广西土地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资源丰富,80%的土地都是适宜于林业发展的立地。另外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也非常适宜于强阳性树种桉树速生丰产林的发展。
广西大面积栽培桉树始于1965年,三十年多来,广西桉树引种改良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为促进华南地区商品用材林基地建设和林浆纸(板)一体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主要成绩有:
(1)20世纪80年以来,广西通过“中澳技术合作——东门桉树示范林项目”等,引进桉树200多个树种,500 多个种源,2000多个家系,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桉树基因库。
(2)通过系统的选育和改良研究, 筛选优良树种9个、优良种源100多个、优良家系500个、优树2000株,逐步建成了我国最大的桉树良种生产基地。
(3)开展杂交改良研究,培育大量的人工杂交育种, 获得桉树杂交新种50个,杂交家系260个,最优家系年生长量达70.30m3/hm2,最优无性系年生长量达66.18m3/hm2,开创了我国林木人工杂交育种研究多亲本、多组合、多家系、高生长量的新纪录。
(4)采用有性改良、无性利用的方法,培育无性系1000多个,通过试验、示范,建立了桉树扦插和组培育苗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桉树造林无性系化。通过国家和省级林木良种审(认)定的桉树系列良种和优良无性系共19个。
(5)全面系统地进行了桉树人工林整地、密度控制、施肥、抚育等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为我国桉树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记:目前广西桉树发展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
项:首先是桉树木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目标单一。当前广西桉树产业主要集中在以短轮伐期人工林为原料的纸浆、人造板产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以桉树中大径材人工林为原料的家具等高附加值产业则较少发展,单一的加工利用方向将会严重的影响桉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桉树人工林资源布局不合理。目前,广西桉树人工林培育目标几乎全是纸浆材和短周期工业原料,优质桉树锯材缺乏。从布局上看,很多地方远离沿海等三个大型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区域,超出浆纸厂的最大运输半径,成本增加。从木材利用上看,不能发挥桉树木材应有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第三,桉树科研资源较为分散,良种研发进展缓慢。总体来说,处于产业链上的研发单位和公司企业间缺乏快速有效的沟通渠道,甚至是研发单位之间的沟通也存在一定的障碍,使广西雄厚的桉树研发资源未能得到快速有效的开发利用,严重制约了桉树良种研发和林业产业发展。近年来,由于桉树人工林的快速扩展和研究力量的相对滞后,良种的开发利用已开始不能满足广西桉树大面积快速发展的需求。
记:那么,今后的广西桉树人工林应该持怎么的发展思路呢?
项:要保持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森林分类经营原测。尽管广西桉树人工林是在森林分类经营原则指导下有序地发展起来,桉树用材林一直都是在商品林用地上经营,但在长期的发展之中,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问题,包括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因而,必须坚持分类经营原则,进一步规范、明确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类不同经营目的经营管理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和科学引导,避免出现破坏生态公益林的问题。确保实现生态受到保护、资源得到增长和产业得到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其次,进一步完善桉树发展规划。桉树人工林及其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桉树发展规划,科学、合理调整桉树人工林和木材加工利用产业布局,在巩固、提高沿海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和稳定、调整人造板加工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倡内陆发展桉树中大径材培育和高级木材加工利用产业。采取短周期纤维材与中大径材混合经营等模式,适当延长桉树人工林的轮伐期,稳定桉树林的生态系统,提高桉树人工林的生态效益。
第三,规范造林的环保技术规程。随着社会和产业的发展,对桉树人工林的产量、质量和生态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加强对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监测和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研究,制定桉树人工林环境保护规程,进一步完善速生丰产林营造林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强化推广、实施桉树速生丰产林技术标准,增加桉树人工林遗传多样性,科学引导多树种、多无性系造林,规范桉树造林和经营环保技术措施,提高桉树人工林的生态效益。
第四,加强桉树科学研究。依托广西桉树研究所,整合桉树科研资源,建立桉树科技创新平台。经过多方的努力,广西桉树研究所已获得自治区正式批复,这必将成为广西桉树科技创新的重大转折。通过广西桉树研究所整合广西桉树研发资源,聚集高级桉树科研人才进行重点攻关,提升桉树研发的整体水平,形成桉树科技创新平台,将为广西桉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源动力。
第五,继续加大桉树科研资金投入,扩展桉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的通过各种途径争取科研资金的投入,重点开展涉及桉树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大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以及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力度,加快研制桉树人工林环保技术规程;加大优质、高效桉树良种和桉树产业高附加值产品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桉树产业的效益,为桉树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多年来,项东云教授因在桉树人工林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 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奖科研人员二等奖1项,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1998年9月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999年1月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2001年6月被评为全国林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评为广西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003年被区直工委授予2001~2002年度自治区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3年9月获人事部、国家林业局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12月获首届广西林业科技重奖个人和2001~2005 年度全区林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3月获得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8年11月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09年6月获得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直属机关委员会授予“2007~200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0年4月获中国林学会第六届劲松奖。
来源: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1年01月16日
媒体报道(二):

项东云:小桉树大策略
移动用户发送HNSJB到10658000,订海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1角钱。详询66810815
2009年8月11日,全国桉树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高级研修班在广西南宁举行。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项东云以一场名为《桉树人工林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广西桉树产业发展为例》的讲课,拉开了此次高级研修班的序幕。
项东云先生是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研究人员,长期从事桉树改良与栽培技术研究。项东云先生在报告中指出,由于桉树以其短周期生长和高收益的特点,被称为世界速生丰产林树种之一。在中国成为继印度和巴西后的林业大国之背景下,广西自1965年大面积种植桉树以来,已经形成了南宁、钦州、北海和玉林为主的桉树人工林区,同时,柳州、河池、百色等地也已相继成为广西区内乃至全国新兴的桉树人工林区,它们共同铸就了南方速生丰产林的庞大工程。根据2008年的统计,广西当年林业总产值中,木材及加工产值占总比的60%以上,而其中又以桉树的贡献率最大,达到50%左右。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和视角分析、研究桉树人工林管理就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关于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定义,项东云先生是这样阐述的:即森林达到一个或多个明确的、特定的经营目标的经营过程,在不减少其内在价值及未来生产力、对自然和社会环境产生有利影响的前提下,达到连续不断地生产森林产品和服务的目的。而在介绍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时,项东云先生陈述了两条基本的评价标准:一是桉树经营的经济活动能否长期持续,是否能充分体现森林资源的再生性,进而实现长期稳定的收获;一是桉树人工林的经营活动是否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项东云先生从桉树人工林与产业发展信息、病虫灾害信息、木材质量需求信息、桉树人工林栽培的环境影响信息和桉树速生丰产林技术规程信息等方面出发,提出了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经营技术原则与环境保护措施,依次有:林地及造林树种和无性系选择原则、改良传统营林技术规程、病虫害防控原则、长短结合的经营原则以及可持续经营与地力维持技术等。过程中,项先生对金光集团APP在可持续发展桉树人工林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来源:南海网 2009-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