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李峰,男,1965年出生,河南省新乡县人。现任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新乡综合试验站站长。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6年毕业于河南省百泉农专。

1998年被辉县市冀屯乡聘请为技术顾问。

2002年至2005年在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进修生物科学系。

社会任职:

1. 河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

2. 河南省食用菌协会理事。

3. 新乡市食用菌协会秘书长。

4. 新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专家。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食用菌研究与开发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引进培育了30多个新菌株。

1. 玉米秸秆发酵栽培双孢蘑菇高产新技术研究与推广,2002年获得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 双孢菇日光温室玉米秸秆高效栽培模式研究与应用,2008年通过河南省科技厅鉴定,获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列入2010年新乡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3. 玉米秸秆种植鸡腿菇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2007年通过河南省科技厅鉴定,2007年获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列入新乡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撰写专业书籍5本。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中文论文:

1 平菇培养料发酵及发菌管理期注意事项 李峰; 赵建选 新乡市农科院食用菌所 【期刊】食用菌 2011-05-23

2 平菇黄菇病的发生规律及预防 李峰; 赵建选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期刊】食用菌 2011-09-23

3 高温平菇菌株栽培比较试验初报 赵建选; 李峰 新乡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期刊】食用菌 2011-09-23

4 秋冬平菇黄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王玲燕; 李峰; 赵建选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期刊】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0-08-25

5 日光温室立体种植双孢菇技术研究 李峰; 赵建选; 王玲燕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期刊】今日科苑 2009-08-23

6 高温期反季节栽培平菇技术 李峰; 王世坤; 赵建选; 王玲燕 河南新乡市农科所食用菌研究室; 河南新乡市农科所食用菌研究室 【期刊】食用菌 2006-03-23

7 塑料小拱棚周年栽培食用菌技术 李峰; 王士坤; 赵建选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食用菌室;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食用菌室 【期刊】北京农业 2006-09-30

8 利用玉米秸秆种植草菇新技术 李峰; 赵建选; 王玲燕 河南新乡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河南新乡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期刊】食用菌 2006-09-23

9 利用平菇废料种植毛木耳技术研究 李峰; 赵建选; 王玲燕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河南新乡; 河南新乡 【期刊】中国食用菌 2008-05-15

10 塑料小拱棚周年栽培食用菌技术 李峰; 王士坤; 赵建选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食用菌室;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食用菌室 【期刊】食用菌 2003-01-30

11 塑料小拱棚周年栽培食用菌技木 李峰; 王士坤; 赵建选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食用菌室;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食用菌室 【期刊】农技服务 2003-05-15

12 玉米秸秆栽培毛木耳新技术 李峰; 赵建选; 王士坤 河南新乡市农科所食用菌室; 河南新乡市农科所食用菌室 【期刊】食用菌 2004-01-23

13 菜菇套种技术 陈菊霞; 李峰 河南新乡市农科所; 河南新乡市农科所 【期刊】农村新技术 1999-12-15

14 玉米芯栽香菇高产新技术 李峰; 王建平; 陈万先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 【期刊】食用菌 2000-07-30

15 玉米芯栽香菇高产新技术 李峰; 王建平; 陈万先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 【期刊】中国农村科技 2000-05-15

16 用玉米秆种植双孢蘑菇新技术 李峰; 陈万先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 【期刊】食用菌 2001-01-30

17 玉米秆种植鸡腿菇高产新技术 李峰; 赵建选; 王世坤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 【期刊】食用菌 2001-11-30

18 金针菇发酵料栽培技术 李峰 河南新乡市农科所食用菌室 【期刊】食用菌 1994-04-15

19 菇粮套种新技术研究 苗长海; 李峰; 路开梅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 【期刊】中国食用菌 1995-11-15

20 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陈菊霞; 李峰; 刘永珍; 陈菊花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 河南省新乡市质检所 【期刊】农业科技通讯 1998-02-15

21 稻田套放平菇新技术 李峰; 刘永珍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 河南省新乡市郊区平原乡 【期刊】中国农村科技 1998-11-15

22 菜菇套种技术 陈菊霞; 李峰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 【期刊】农家参谋 1998-09-15

23 黄浆废液培养平菇菌丝体的研究 苗长海; 李峰; 路开梅; 姚建民 河南新乡市农科所; 河南新乡市农科所; 新乡市制药厂 【期刊】食用菌 1992-08-28

24 五种侧耳蛋白的营养价值比较 李宗义; 宛霞; 廖红; 李时岩; 苗长海; 李峰 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新乡市农科所; 新乡市农科所 【期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07-01

荣誉奖励:


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十二项,其中省星火科技成果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二个,省农科院二等奖二个,三等奖二个,市政府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省社科联一等奖一个,市科协优秀项目奖一个。

1. 1997年被新乡人民政府评为“农业科普之春活动先进个人”。

2. 1998年被新乡市人事局、新乡市科协评为“96-97年度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

3. 2002年被新乡市农业局聘为“新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专家”。

4. 2007年被河南省组织部、省科协授于河南省科技万名专家服务“三农”活动优秀专家。

5. 2008年被新乡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新乡市优秀专家”。

6. 2008年被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科协四单位联合授予“河南省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7. 2008年被河南省科协、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三单位联合评为“河南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8. 2009年被新乡市农科院评为“建院60周年重大贡献奖”。

9. 2010年被新乡市科学技术局、中共新乡市委宣传部、新乡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市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潜心食用菌研究 引领农民奔小康——新乡市农科院李峰副研究员

李峰,男,副研究员,1965年生,河南省新乡县人,1986年毕业于河南省百泉农专;2002-2005在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进修生物科学系;现任新乡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新乡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河南省食用菌协会理事,新乡市食用菌协会秘书长。他长期致力于食用菌研究,先后完成十个项目的研究,共引进培育了30多个新菌株,在豫北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研究推广多项新技术,在生产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农民的增产、增收、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奔小康做出了极大贡献。

1998年,李峰被辉县市冀屯乡聘请为技术顾问后,先后多次到乡、村进行技术普及讲课近5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约10万份,经常到种植户棚前、地头技术指导,回答、讲解技术难题。经过10年的努力,从最初的几个种植棚发展到目前的近7000个平菇种植大棚,同时带动周边乡镇发展食用菌种植大棚近5000个,形成了河南省平菇种植规模最集中区、种植面积最大区,是河南主要城市平菇生产、销售集中供应地,2010年被评为国家食用菌生产基地县,产品远销山西、河北、山东、北京。正常年份每棚种植一季(5-6个月)可以增加经济利润1-2万元,帮助近万户农民脱贫致富,十年来共增加农民直接经济收入近5亿元。在他的指导下,还建成了豫北地区最大的反季节香菇种植基地,每年种植夏香菇约500万袋,每年直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500万元以上。

在“玉米秸秆种植鸡腿菇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中,李峰经过系统的深入研究,筛选出一种玉米秸秆为主料的栽培鸡腿菇高产配方,这种配方在添加适量有机肥的基础上可有效提高玉米秸秆栽培鸡腿菇转化率。他筛选出了一种适合玉米秸秆栽培鸡腿菇的优质高产菌株“新科40”,该菌株具有菇体洁白、鳞片少、产量高、不易开伞、丛生性好、易加工等优点。并进一步研究、总结、规范、制定出一套无公害栽培鸡腿菇生产技术,综合生产技术体系使玉米秸秆生产鸡腿菇生物学转化率达到128.67%,最高可达150%;在覆土材料中添加3%的稻糠,促进菌丝上土速度,提前出菇3-5天,增加出菇均匀度,提高了菇体品质。“玉米秸秆种植鸡腿菇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在2007年通过河南省科技厅鉴定,这一成果技术实用性强、易于推广普及、应用潜力大,在同类研究中居国内领先水平,并于2007年获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列入新乡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在双孢蘑菇栽培研究方面,他先后主持了“玉米秸秆发酵栽培双孢蘑菇高产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和“双孢菇日光温室玉米秸秆高效栽培模式研究与应用”,带领课题组研究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代替麦秸和稻草栽培双孢蘑菇。玉米秸秆营养更丰富,是一种较理想的种植双孢蘑菇原料,通过培养料配方筛选比较,选出了合理的高产优质培养料配方,不仅菌丝生长洁白、粗壮,而且生物学转化率明显提高,比用麦秸(稻草)栽培增产50%。推广该技术,可有效缓解焚烧秸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种菇后的下脚料"菇草"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其中,“玉米秸秆发酵栽培双孢蘑菇高产新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2002年获得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双孢菇日光温室玉米秸秆高效栽培模式研究与应用”项目2008年通过河南省科技厅鉴定,获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列入2010年新乡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由于在食用菌研究与开发、科研成果推广方面的突出成绩,李峰同志获得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表彰,共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十三项,其中省星火科技成果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三个,省农科院二等奖二个,三等奖二个,市政府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1997年被新乡人民政府评为“农业科普之春活动先进个人”;1998年被新乡市人事局、新乡市科协评为“96-97年度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新乡市农业局聘为“新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专家”;2007年被河南省组织部、省科协授于河南省科技万名专家服务“三农”活动优秀专家,被河南省老菌协聘为河南省老菌协专家团专家;2008年9月被新乡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新乡市优秀专家”,2008年12月被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科协四单位联合授予“河南省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同时被河南省科协、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三单位联合评为“河南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新乡市农科院建院60周年之际被新乡市农科院评为“建院60周年重大贡献奖”;2010年7月被新乡市科学技术局、中共新乡市委宣传部、新乡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市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文章来源:《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年04月18日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